【職護健康宣導】蜜蜂螫傷之護理

◎定義:

被蜂叮或咬皆屬蜂叮,主要的重大傷害以虎頭蜂(胡蜂)螫傷為主,其中以黑腹胡蜂毒性最強。

◎症狀:

1.非過敏性反應:被叮咬的地方會出現疼痛、刺激感、癢及紅腫的症狀。而大多的症狀會在數小時內緩解。

2.毒性反應:常發生在被多次叮咬之後,這是因為毒素的累積而引起,它的症狀包括水腫、倦怠感、嘔吐、腹瀉、頭痛、低血壓、抽筋、意識不清及急性腎衰竭;少數病人還會有延遲性反應,包括溶血反應、凝血異常、血小板減少、橫紋肌溶解、肝功能異常及瀰漫性血管內病變等。

3.過敏反應:只對毒素中的物質過敏所引起,局部反應及全身性過敏反應皆可見,包含蕁麻疹、血管水腫、上呼吸道水腫、氣喘、支氣管緊縮等等類似氣喘反應,嚴重者會引起低血壓、休克而死亡。成人被蜂螫傷30~60處,可能致命。

◎護理要點:

1、傷者保持鎮靜,如有毒刺遺留,應即用尖物或紙片刮出螫刺。  

2、用紗布或棉花沾氨水敷蓋患部5~10分鐘,以中和毒素。

3、局部冷敷、止痛。注意有無過敏、休克情形,若有應儘速送醫。

◎預防:

1、野外活動時戴白色帽子,穿淺色衣服,不宜使用香水。

2、若遇蜂窩,無萬全準備,不要去摘取。

3、若遇蜂襲就地伏下不動,儘量包住身體,減少被咬部位。

蜂螫應變SOP 嚴重過敏速就醫 宣導影片